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

書生謀反!又點會事成呢?


戴耀廷
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、佔中發起人


政改討論來到這階段,各方爭取真普選的朋友都先後拋出大家的「心水」方案。

從民主商討的角度,不同方案提出來,百花齊放,相互比較,正可以讓大家看到不同方案背後的理念。

有人提出一個可以讓選民擁有最大程度政治權利的方案;但也有人認為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去設計方案,仍可以符合普及而平等選舉的國際標準;有人認為在這階段只需提出我們認為是最好的方案,不用考慮北京政府的想法,就能爭取得到最多;但有人認為需要務實一些,堅持理想之餘不能不考慮現實。其實從方案內容至爭取策略存在差異,本是民主實踐所必然會出現的。這些分歧並不阻礙民主的發展。

但最近在民主發展的路上,卻聽到越來越多聲音,不能不令人憂慮。

這些聲音開始把他們認為是理想的方案及爭取的策略變得絕對化,排斥其他同是追求民主普選的人所提出的方案及策略。

更甚者是這些指摘逐漸變成人身攻擊。

當你聽到這些話,就不能不小心:「你太理想化了!」、「你不能實際一些嗎?」、「你放棄了底線!」、「你出賣民主!」、「他一定是收了共產黨的好處!」、「你是否在拉同路人的後腳?」這些指摘反映了相互之間已失去了互信。

民主本身就是多元的,並沒有唯一一種方法去實踐民主制度。

因此,當人們把一些觀點絕對化時,即使是關乎民主制度的內容,那已經是背離了民主的真諦。

爭取民主的策略,更沒有最好或必然成功的。

基於對不同情況的判斷,各人會採用不同策略去實現同一目標。
沒有人能肯定其策略能更大機會達成目標,大家都是基於有限的資料及有限的分析能力去作出判斷。

當在爭取民主的路上採取非民主的手段,那麼即使最終能爭取得到建立起民主的制度,那民主制度也會缺乏有真正民主素養的人去運作它。民主也不可能成功。

民主的真諦,更是在於大家以真誠的態度商討,表達我們的看法,也真心聆聽不同意見者的看法;嘗試在不損害各自的大原則下,盡可能達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共識。

在民主發展的路上,若能夠先經民主商討的過程,然後才進行民主的議決程序,應該在最大程度上把民主的內涵,在民主爭取過程中,植根於爭取民主的群體及普羅社會之中。那才有望使民主制度被建立起來時,能夠生根、發芽、成長、和結果。

重點就是在於真誠。

不單我們自己是真誠地參與這場爭取民主的運動,更要相信其他在這民主發展路上的朋友,也是與我們同是本着真誠的心去爭取民主,即使大家在民主制度的設計及爭取民主的策略上有不同。

意見可以不同,但互信卻不能喪失。

不然,在還未爭取得到民主之前,大家已因猜疑導致分裂,令民主之路變得更崎嶇難行了。

KC: 書生謀反!又點會事成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