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

KC: 香港人能不清醒乎?


歪理悖論處處聞 皆因感情用事

被僱主虐待的印傭Erwiana仍在印尼中爪哇醫院留院觀察。22日,本港警方落案起訴虐待印傭案中,四十四歲女僱主,傷人同襲擊合共七項罪名,法官准許被告以一百萬現金同人事保釋外出。辯方申請保釋,指女被告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沒有刑事案底,打算去泰國時並不知自己被通緝。

1
25日,再有一名孟加拉籍女傭工報稱被僱主襲擊受傷,送往醫院治理。有外傭團體表示,虐傭事件接二連三,影響外傭對香港的印象。警務處處長曾偉雄認為,本港虐傭的個案數目並不多。警方已經完成在印尼的搜證工作,稍後會作公布。

對接連多宗虐傭案,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表示,任何涉及犯法行為,一定會依法處理。而勞工處正積極跟進事件,考慮檢討中介公司發牌機制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,已經多次向印尼政府反映,有關中介費用的問題,對方亦表示理解。他指出印尼政府已經同意,考慮向國民提供低息貸款,解決印傭欠下巨債的問題,但香港最終仍要尊重對方國家政策。

對於這宗虐傭案,以及近來香港社會發生的一系列熱門事件,資深傳媒人唐文先生有什麽看法呢?我們先來聽聽:

「香港是個感情熾烈的地方。港人是個感情「爆棚」的族群。最近幾宗外傭懷疑被僱主虐待案,社會的反應不單充份顯示了我們卹老憐貧、扶弱濟危的悲憫情懷,更把我們愛憎分明、行俠仗義的凛然「正氣」表露得淋漓盡致。

電視上印傭Erwiana在醫院療傷的畫面,深深刺痛了我們善良的神經和心最柔軟的部份。我們對這名二十餘歲就離鄉別井、孤身一人到香港謀生的少女,極為同情。當局派員到印尼的病床前錄取口供,以便為她討回公道,工作據稱已經完成;法律援助團體自然也會幫助她追索賠償;社會團體的人員到病房探望、慰問、鼓勵;學者紛紛研究外傭被虐卻不敢舉報的原因,一致的看法是:與外傭未到香港便在本國欠下巨債有關。總之,只要當局對症下藥處理好這幾宗案,相信今後在港工作的外傭將尊嚴多了、幸福多了。

只同情弱者是不夠的,還須懲罰惡人。

於是,我們不單苛責入境處的前綫職員沒有及時發現外傭被虐,威脅吊銷為外傭介紹這份災難性工作的中介公司牌照,當局對涉嫌加害外傭的僱主提出了多項罪名的起訴,民間更對這名僱主發出了「超乎尋常」的強烈譴責,那就是在法律之外再潑她一身「髒水」,指她是「內地新移民」便是最廉價高效的辦法。
 
能夠有此一石二鳥智慧的香港傳媒,自然非蘋果日報莫屬。

去年十一月底,距今僅僅兩個月,蘋果日報已在「懷疑內地人拐走女嬰」案中用過這一招,只是當時尚可騙得數萬人群上網搜索這些「內地疑犯」,這次卻瞬間便被踢爆騙局,外傭女僱主根本是土生土長的本港居民,蘋果日報這趟輸得更灰頭土臉。

人們常說:「墮入愛河的女人是愚蠢的。」 墮入恨海的傳媒何嘗又不是這樣?

除了人權之外,香港人感情極深的「核心價值」還有很多,例如新聞自由和示威自由。

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和何秀蘭正在為明報的員工爭取「新聞自由」和「編輯自主」,要在立法會提議案辯論該報老闆更換總編輯的事。

梁、何兩位議員對「新聞自由、編輯自主」的感情無疑是深厚的,但深到竟然忘記了香港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,就不得不令人感歎「感情」為害之烈了。

利用立法機關干預私營傳媒的人事和編務方針,為了政客能得到自己所需的「新聞自由」感情滿足、而企圖強行剝奪傳媒老闆的營運自由,如果這也算是民主社會的原則,那世界上還會有獨裁社會嗎?

有據稱是「泰國問題專家」者在港台的電視節目中煞有介事分析「封鎖曼谷」,毫不掩飾他對反對派示威成就的欣賞之情,也毫不掩飾他對「佔領中環」的殷切期望,稱最感興趣的是「佔中」一旦發動,香港將能夠把梁振英趕下台,改換一位特首。

這位「專家」視泰國的今天便是香港的明天,以為天下的反對派都有必然的力量為所欲為、改朝換代,顯然是覺得自己的感情便是世人的感情,是可以戰無不勝的。

感情是個奇妙的東西,人們會用它來代替幾乎所有的一切,如代替政策、代替理智、代替法律、代替原則、代替利益……

但事實告訴我們,成功的例子卻難以見到。

港人感情豐富而激烈,對香港的前途,幸歟?不幸歟?」

唐文認為,香港社會對虐傭案的反應,體現了香港人卹老憐貧、扶弱濟危的悲憫情懷,但是與這種情懷同樣氾濫的,是感情用事、非理性的判斷。

用氾濫的「感情」代替政策、代替理智、代替法律、代替原則,卻是難以成功的,對香港的前途也是不利的。

KC: 香港人能不清醒乎?

中了蘋果毒的政棍, 市民, 多的是!

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

似乎香港市民都唔傻!哈哈!


王俞
大學日前公布市民最熟悉「十大議員」,泛民佔了六席,其中白鴿黨兩席,激進派三席,「半激進」路線的工黨一席,而公文袋則跌出十大門檻。調查結果變動明顯,某程度折射出本港政治版圖的變化。
泛民山頭林立,互競互鬥,政治光譜形成一組三文治式結構。白鴿黨夾在中間,論高檔不及公文袋,論激進不敵激進派,高不成,低不就,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縮窄,黨運只能在模糊虛浮的立足點上不斷走下坡。但去年下半年後,情勢發生微妙變化,從上述民調所見,泛民現在隱然出現另一組三文治式政改夾板,一邊是主張談判的白鴿黨,一邊是高舉鬥爭的激進派,公文袋置身其中,面目含糊,兩頭不到岸,兩面不討好。民調顯示市民只知白鴿黨與激進派,至少已反映公文袋在這場政治抽水戰中已先輸一仗。
政改爭拗不休,政局紛亂難安,激進派有了孳生土壤,聲名大噪(或惡名大噪)是意料中事,三名激進派代表人物同時魚躍龍門,同時敬陪末席,絕非偶然。公文袋這次政改立場曖昧,口說「三軌提名缺一不可」,心裏卻很想透過一人一票競奪特首大位,就算沒有「真普選」也在所不惜,所以不敢與激進派綁在一起,結果同時失去泛民陣營內的激進與溫和支持者,可謂始料不及。
公文袋有李柱銘及陳方安生這對泛民「玄冥二老」撐腰,甚至有傳已取代白鴿黨成為美國「大哥大」的新寵兒,本來潛力無限。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在「五區公投」及港珠澳大橋官司等連連失分,以致一二年立法會選舉同時失去余若薇及陳淑莊兩員大將,今日的公文袋與創黨時的公文袋已不可同日而語了。
KC: 似乎香港市民都唔傻!哈哈!

下次選戰, 票債票償!

香港近年亂象!令人煩厭!


查小欣

馬蹄踏踏,拜拜蛇年,臨別秋波,送個封號給這條癸巳年的蛇:「杯葛蛇王」。
杯葛年年有,這個蛇年卻特別多,在張學友、陳奕迅高唱《同舟共濟》,大sell和諧共融,和諧共融卻愈叫愈走,幾乎在字典裏消失。
杯葛是個冤冤相報的遊戲,從不會虎頭蛇尾,只會你加碼我加碼,沒完沒了,究竟幾個經典蛇年杯葛遊戲中,誰是大贏家,成為「最佳杯葛王」?
唔聽話VS抽廣告。叫你唱好,你唱衰,唔應該寫你又寫,杯葛!抽廣告,閂你水喉,陰乾你。
好,你做初一我做十五,你抽廣告,我抽你篩選,抽你23條。日日隻揪,一個失金,一個無面,齊輸。
禁採訪VS禁曝光。你勁炒作,亂抹黑,踩我又要我幫你助威贈興,一於禁採訪;你禁我採訪,我就連你的節目表都唔登,唔報道頒獎禮,隱善揚惡,結果獨無很多報道,對讀者唔公平,對方曝光率卻是多你一個唔多,無影響,你話邊個輸?
開天窗VS河蟹。你罵我換人,出我稿費用我地盤罵我,香港我無符,海外版就河蟹抽稿;你出河蟹辣招,我開天窗抗議,一版副刊開四個天窗爭取自由空氣,河蟹主腦自暴其力不從心,編輯仍能自主,希望不是回光返照。
杯葛同雙輸蛇鼠一窩,分割不開,雙方必有折損,絕無「最佳杯葛王」能從杯葛中得益,但面對大是大非,除了杯葛,還有更好的方法嗎?請高人指點。

KC: 香港近年亂象!令人煩厭!

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

呢位傻佬教授, 又黐得幾暈循噃!


佔中與商討十訣
(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、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)
商討十訣
商討的前設:
 1.大家是平等的。
 2.社會是多元的。
商討的目的:
 3.商討不是辯論。
 4.商討是以對話及妥協來尋求共識。
商討的態度:
 5.我雖相信自己的觀點,但我知道自
   己有可能是錯的。
 6.我會尊重別人,即使我不同意他的
   觀點。
 7.我會真誠地表達及論證自己的觀點。
 8.我會用心聆聽別人的觀點。
 9.我會反思是否堅持自己原先的觀點。
 10.我信任別人都會用同樣態度去商討。

KC: 呢位傻佬教授, 又黐得幾暈循噃!

唔知班追隨者, 又係唔係肯聽佢支笛呢?

香港部份人有病!

香港部份人有病!
2014/1/28 6:49:12
網誌分類: 時事
 姚鈴
28/01/2014
前兩天《環時》社評就「換老總」事件表態,對有些港人認定事件與中央有關,感覺「太可笑」,又說今天「反中」成了「時尚」,抗議「中央壓制言論自由」則無論真假都會贏得掌聲,認為是種「幼稚病」!
哈哈,說的確實頗到肉!
看到「幼稚病」幾個字,姚鈴忍不住「咭」一聲笑起來。
真的,這種被「幼稚病」病人包圍的感覺,存在已久!
每次有事發生,這些友都會自動對號入座,把現實情況硬套到那三兩個泛民標準議題,
開口埋口就是妨礙新聞自由、假諮詢、假普選,然後結論必然是某某下台或者佔中去也。
從前沒想到是這些說法和邏輯居然那麼有「市場」,原來你夠膽吹,就有天真而熱情的群眾為你抬轎,
開始的時候也許拾人牙慧,但同一番話說多了,就如自我催眠,反正他們就信到十足十。
有時候,同枱食飯,敏感話題一開,場面立即變得壁壘分明,初則扮理性討論,不久火藥味就會漸濃!
後來學精了,索性一開始就不讓話題繼續,不是不想有商有量,但兩極化至此,如何開口?
 KC:畸形的香港!
畸形的言論!
居然在香港有市場!
香港人的腦袋出了什麼問題?
中了魔?
有病!

香港政棍的可惡, 令人髲指!


ATV焦點

泛民捨本逐末 不急市民所急

香港《明報》前員工及部分泛民議員26日集會,對《明報》更換總編輯一事表達不滿。

《明報》管理層月初決定更換總編輯,部分員工和泛民議員反應強烈,質疑此舉是要改變編輯方針,由《明報》前員工成立的明報舊生會,聯同泛民立法會議員、記協成員等超過100人出席集會。並支持員工堅持新聞自由及編輯自主。

明報舊生會發表聲明表示,明報管理層決定更換總編輯,沒有聆聽或回應編輯部員工的憂慮。

對《明報》今後能否維持編輯自主深表憂慮,又指管理層的單方面行動,「為香港新聞自由敲響喪鐘」。

要求管理層重新安排總編輯人選,並且與編輯部同仁制定新聞約章,確立《明報》日後繼續維持編輯獨立。

公民黨議員梁家傑早前在立法會提出「捍衛編輯採訪獨立自主」議案,認為近年和傳媒有關的風波,不是個別事件。

內地有社評質疑,「私人辦的報紙換總編,與中央何干?」

社評表示,香港私營報紙「親中」或「反中」,都是出於它們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,內地影響報章的能力,決不比西方影響報章的能力更高。

社評表示,如今在香港說「反中」的話逐漸成為輿論「時尚」,抗議「中央壓制言論自由,無論真假都能獲得掌聲。

香港有媒體發表評論文章指冷戰心態在港愈來愈嚴重,港人必須提防。

對此,名記者Michael Chugani怎麼看?

「究竟哪一個事件對香港市民的生活影響更大?是《明報》更換總編輯?抑或三年後將有七千萬遊客逼爆香港?答案顯而易見。
但是,香港的政客和媒體更關注《明報》更換總編輯,而不是香港能不能一年承受七千萬遊客。

有人指控,《明報》由一名馬來西亞人出任總編輯將導致自我審查,這個指控尚未証實,可是,媒體和政客卻浪費時間在此指控上,反而一份政府報告預測,到2023年,訪港遊客將突破一億大關——這樣的消息,他們卻不屑一顧。

這說明了:政客和媒體對於市民真正擔心的事一無所知。
 
《明報》是商營企業。老闆絕對有權按個人意願聘用總編輯,也絕對有權採取任何賺錢的編採路線。

讀者不喜歡報章的編採路線,大可不買該報。

只要有足夠讀者不再買《明報》,該報就會虧損,老闆就必須重新釐定編採路線,這是自由市場的運作方式。

但是,《明報》老闆行使他的正當權力,委任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選,一些立法會議員,比如公民黨的梁家傑和工黨的何秀蘭,卻對此大肆批評。
 
不少泛民抨擊特首梁振英不發電視牌給王維基,梁家傑和何秀蘭就是其中兩人。他們當時口口聲聲說,香港是個自由市場,不應該考慮發出三個新電視牌可能使競爭力最弱的電視台關閉。他們指責梁振英干預自由市場。

那麼,為什麼自由市場原則適用於王維基,卻不適用於《明報》的老闆呢?
 
去年有五千四百萬旅客訪港,其中大部分是內地遊客。這個城市已有人滿之患,公共交通無法負荷,乘客往往要等兩、三班車,才可以上到地鐵。尖沙咀及銅鑼灣等地區已經改頭換面,迎合內地旅客多過香港市民。昂貴的租金迫使本地商舖倒閉,由國際名牌店取而代之,日用品價格飛漲。訪港遊客到2017年將達到七千萬,2023年達到一億,我們的政客不是應當討論政府採取什麼政策應付,以及應否設立遊客上限呢?
 
香港的政客沒有這樣做。

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竟然說出:「如果港鐵乘客不能搭上第一班列車,那就應該等下一班」這樣荒唐的話,政客居然沒有譴責他。


《明報》更換總編輯,梁家傑在立法會提出動議辯論。

但至今,仍沒有立法會議員動議討論香港政府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,容納現時的大量遊客,更不用說日後的遊客潮了。

毫無疑問,遊客潮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,肯定大於《明報》更換總編輯。」

Michael
認為,《明報》是一家商營企業。老闆有權利按照個人意願去選擇總編輯,也完全有權採取任何可以賺錢的編採路線。香港的政客和媒體更關心一家報紙更換總編輯,而不去探討同香港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,例如香港能不能一年內承受七千萬遊客,顯然,這件事比更換《明報》總編輯,更加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。

KC: 香港政棍的可惡, 令人髲指!

香港選民質素之低, 近乎弱智!

如若不然?

何來這班政棍垃圾?

普選?

爭來作甚?

放長雙眼!隔岸觀火!


王俞

政界早前有傳,朝廷或最快年中出手,透過「紅頭文件」為政改定調,這個傳聞近日似乎獲間接證實。

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劉江華預告,政改第二輪諮詢將於人大常委會走完政改第二部曲後展開,時間預計在今年下半年。

畫公仔不用畫出腸,所謂政改第二部曲,即特首向中央提請啟動政改後,中央批示御准,這還不是為政改定稿的好時機?

事實上,北京借第二部曲指點政改,早有先例可循。
○七年十二月十二日,前朝政府向人大常委會提交政制發展綠皮書,五日後朝廷以聲明覆示,並頒下三條口諭:一二年不實行普選;一七年可普選特首及之後可普選立法會;一二年特首和立法會選舉辦法可修改,但立法會功能界別與地區直選比例不變。
若然歷史重演,下半年政改啟動第二輪諮詢前,朝廷的覆文可能也隨附三項批示:
第一,在條件成熟下,一七年香港可普選特首,而成熟條件包括確保當選者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;
第二,必須按《基本法》及人大「決定」原則辦事,《基本法》沒提的提名機制均屬違憲;
第三,提名委員會的組成「應參照」選舉委員會模式。
朝廷第二部曲一錘定音,港府第二輪諮詢即化繁為簡,只須在第一輪諮詢中按圖索驥,公民提名一定落榜,餘下的懸念只是公文袋「大話湯」的排序複選制未知能否雀屏中選。
政改口水戰至此已近尾聲,隨即進入真槍實彈的民意對決,港府可否從泛民陣營撬走五票,激進派會否提早引爆佔中核彈,左右整場戰事的結局。
劉副局說,政改猶如左右手,雙方必須放下分歧,同心協力,這樣才能把重物挪開。
比喻沒有錯,問題是當左右手分歧太深,合作無望時,雙方想到的便不是攜手同心,而是先下手為強,北京會這樣做嗎?
七月後便有答案。
Kc: 放長雙眼!隔岸觀火!

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

終於有行內人講番句公道話!


屈穎妍

近日在一連串明報撤換總編輯的新聞上,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——現任明報編務董事呂家明先生,因他曾在加拿大打了一通電話給總編輯劉進圖,問為何明報連續九天以港視新聞作頭條,被批評為打壓新聞自由黑手。

網上言論毋須負責,發表意見者都是狂插亂罵;有人甚至找到一張呂先生在加拿大跟中國領事館官員拍的照,就說他已被中央收買。

一句說話,把你打進十八層地獄,這是今日香港的政治生態。

明報風波,我本來不想蹚這趟渾水,因為我不是明報人,人家內部的事,外人不知就裡,說三道四指指點點本就是笑話,當然,如果舉的招牌是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就無話可說了,但看到今天為止,明報變了些什麼?哪裡給染紅了?自由何時給打壓掉?做新聞講的是事實與證據,如果有,請提出,請指正。

如果那所謂的實證,就是呂家明先生的一通電話,那請多展示另一項證據,就是這些年來呂先生打過幾多個類似的意見電話給劉老總?有的話,請劉總交代是不是次次都當耳邊風?沒有的話,作為新聞人,你認為這些年來才打得一通電話,能不能視作干預新聞自由的佐證?

我曾在民主老闆黎智英麾下打過工,他幾乎天天都來給你意見、頒你命令,甚至否定你做的事,如果上司給下屬提意見是打壓新聞自由,肥佬黎應該是新聞自由的最大干預者。

說回近日被批鬥的呂家明先生,我要申報利益,他是我師父,一個引領我入行、手把手教我採訪、寫稿、做事、待人的恩師,他是一個經驗報人、人生老手,培育過很多後輩,曾受教於他的人今日個個都能獨當一面。有人不喜歡他,因為他厲害;我很敬佩他,也是因為他厲害。呂sir對新聞有獨到精闢的觸覺,對人也有種奇特的審視能力,劉老總不願聽他,明報人怕他來主政,我只能說,你們走寶了!

KC: 終於有行內人講番句公道話!

說得真好!擲地有声!


有話要說   祝 之
最近,有一份報紙的總編輯被調離崗位,立法會的反對派議員,竟將之搬上立法會「大興問罪之師」;另有一份報紙聲稱受到本地銀行廣告客戶的杯葛,反對派議員竟指這是「幕後政治黑手操縱」。如此立論,都令人覺得幼稚,可笑至極。
凡事都得講道理、講證據,作為議員,更兼要常講大眾利益。然而,立法會兩名反對派議員,身為律師,竟都不講道理、不講證據、無視市民利益。隨便亂扣帽子,令人質疑其律師牌照是如何考獲的?
大家先要搞清楚,一份坊間自負盈虧的報紙,沒有丁點官方股份在裏面,莫說調離總編輯,就是撤換老闆,整份報紙賣盤,也是報紙本身可能因應經濟狀況或其他因素所作出的商業決定,與外人完全扯不上關係,因而也就不用向大眾解釋,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正常運作。調離一個員工,或許牽涉機構內部的人手調整,或許與員工本身的工作態度有關,最重要的是做足了賠償等相關的妥善安排,被調離的員工本身又沒有任何異議,其他人也就不便多言也不得多言。律師議員妄指「沒有言論自由」,「迫使總編離職」,已經對商業運作構成干預,還將之拿上立法會討論,更是荒謬之至,為什麼要向公眾交代呢?公眾有要求向他們交代嗎?
有些議員經常倒果為因,很多時立法會本身的內務會議或特別會議,就因為出席人數不足而導致流會。正常的與公眾密切相關的立法會會議開不成,缺席議員總是諸多藉口。其實,不論有理由的遲到還是沒有理由的遲到、有要事導致缺席還是睡懶覺導致缺席,真出席不了,必須設法馬上向立法會秘書處請假。
流會常常被視為「正常」,與立法會不相關的「報紙調離總編輯」,卻緊張過頭,這樣的立法會能說健康嗎?
另外,在報紙登廣告與否,決定登廣告後又在哪一家報紙登,同樣也屬一家機構自己的商業決定,外人無權置喙,該機構也不必向任何人交代。
硬要將之搬上立法會討論,並且妄指「這就是幕後政治黑手操縱」,也與上述「調離總編輯」一事一樣,無事生非,浪費納稅人的金錢。
全世界都有反對派,但必須是高水平的反對派,才有存在價值,才能起到監督政府的真正作用。
一個即將舉行普選的社會,反對派議員中,律師議員尚且如此水平低下,如果這類議員能繼續高票當選,能繼續在立法會胡作非為的話,這證明這個社會不成熟,選民欠缺分析能力,未能分辨議員的好與壞,選票亂投。
作為選民的我,倒寧願普選暫且打住,沒有意義甚或損害社會的這樣的普選,要來做什麼?
 KC: 說得真好!擲地有声!


香港現况太畸型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