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

KC: 這場運動的主要矛盾是乜嘢呢?請問!



曾鈺成 
佔領運動落幕,各方面都在議論今後怎辦的問題。

有傳聞說,中央政府已把佔領行動定性為「顏色革命」。

果如是,這場顏色革命現在總算順利平息了;但類似的「革命」以後會不會再爆發呢?

參與策劃、推動和組織佔領運動的人,現在正積極討論運動怎樣轉型、持續、深化;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也必須深刻反思、吸取教訓,研究應該採取甚麼切實有效的措施,防止「革命」再發生。

外國勢力介入,是顏色革命的一個共通特點。

權威人士曾經指出,香港的這場佔領運動,是有外國勢力介入的。

然而,分析運動的成因,不能過分強調外國勢力的作用。

正如毛澤東說: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,內因是變化的根據,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。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,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,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。」(《矛盾論》)

毛澤東指出,社會的變化,主要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推動的。

外國勢力大概是無時不在、無處不在的;但香港的佔領運動為甚麼會在這個時候發生,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規模,主要決定於香港社會內在的矛盾。

這場規模龐大、前所未見的群眾運動,反映了香港社會有甚麼內部矛盾呢?

由於青年學生是這場運動的先鋒隊和主力軍,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主要問題出在特區政府的青年政策。

一種頗有代表性的意見認為,社會沒有給大多數青年人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,造成年輕一代的怨憤和反叛心態;政府應多關心青年人,為他們的個人發展提供更多出路。

讓青年人有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,不是憑一兩項政策措施可以達到;任何能夠幫助青年人發展的事,當然都應該做。

然而,青年人缺乏向上流動機會,是不是導致這場運動的主要矛盾呢?

認真觀察運動情況的人會發現,留守在「佔領區」的「激進分子」,不乏已有事業基礎的專業人士;參加運動的許多學生,包括當中的領頭人物,學業成績大都足以保證他們有很好的出路,起碼他們不是教育體制裡的失敗者。說他們是因為個人沒有出路而造反,恐怕不是準確的判斷。

要找出主要矛盾,須要更深入的分析佔領運動落幕,各方面都在議論今後怎辦的問題。

KC: 這場運動的主要矛盾是乜嘢呢?請問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