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

KC: 為何有些資深議員仍冥頑不靈?



石老師工作室

普選制度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,社會應該積極參與討論,而非消極面對。

政府就2017年特首普選發表《行政長官普選辦法諮詢文件》,並展開第二輪公眾諮詢,文件除了沒有提「白票守尾門」外,已在現行制度上新增了一些具體操作的建議,而反對派議員一味抵制、不肯妥協,未免昧於現實。

諮詢文件值得考慮之處有:
一、提委會提名可少於八分一,即獲少於150人提名也可,有利不同黨團人士參與。
二、提委會過半數人支持就可成為候選人,並會有二至三名候選人。過去只要爭取到過半數委員支持便可直接當選。
三、五百萬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。

其他尚有許多操作細節上的建議,我們不在此討論,光以上三項已比前進步。

不同於毒奶粉或其他A貨產品,普選制度不可能透過實驗室的科技去驗證其真偽,故不存在「真」或「假」的問題,而只有「較完善」與「較不完善」的制度。

反對派或泛民議員只執着於「公民提名」,要求要有「公民提名」的才算是「真普選」,否則就是「假」;那「一人一票」就不是「真」普選了?

事實上,世上號稱「先進」的「真」民主國家的元首選舉中,有多少個是透過公民提名,而可保證成為候選人的?

反對派的邏輯是:只要是在人大常委會的框架下,就沒有「民主」,故不「收貨」,也拒絕參與及討論,但他們卻不肯積極看看,在框架下可以做到幾大程度的「民主」方案。

如此不理性,並不算負責任,真可向港人、向選民交代嗎?

這是港人所不願見到的。

大家都知道,兩個月後政改方案獲立法會通過的機會渺茫,而過程中及其後的爭拗與結果,也必為社會帶來內耗甚至動盪,「真」與「假」這個觀點與角度、見仁見智的感覺卻無謂地要整體社會,不光在政制發展上,付出沉重的代價。

我們希望所有議員不要只考慮個人的利益或面子,而要有道德勇氣,作出符合港人利益的抉擇。

須知道,歷史會記下個別議員窒礙香港民主進程的這一筆帳:否決就是把五百萬人原有一票的跨步拖住,令「一人一票」的普選停滯不前。

反對派議員或辯稱,否決才是負責任的表現,我們不妨立此存照,日後留待歷史公論。

法律學者陳弘毅教授強調,港人有票比無票好。無權無勢、手無寸鐵的市民就是憑着這張選票、和平而合法地表達他們的政治意願,直接向特首候選人說「yes」或「no」,請阻撓着民主發展的議員,給五百萬選民一個機會說出自己的意願!

有人常質疑中央對普選行政長官的誠意,其實中央除在「愛國」這環節上有所關注外,應只會考慮經濟發展,佔領行動不久前展現的低質「民主」卻成了反面教材,讓中央以至內地同胞誤以為這就是民主的示範。有些街頭佔領者都已走進建制中,參與政治,為何有些資深議員仍冥頑不靈?

KC: 為何有些資深議員仍冥頑不靈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