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

KC: 唔該用用個腦!


雖然近年很多人都鼓吹年輕人要獨立思考,但我發覺年輕人思考時,很容易迷信權威,尤其在政治問題上,很容易被意見領袖定調,一旦接受了某種價值觀,就無法容許其他不一樣的看法,連平心靜氣進行討論的器量也缺乏。

日前,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上與一位年輕人談起功能組別議員的存廢問題。

當他一知道我是認同功能組別議員有其存在價值時,立即情緒激動,認為我在出賣香港廣大市民的利益,是民主的叛徒。

從他的眼光裏,我知道他已視我為「妖為鬼魊」的白骨精,最好有「金猴奮起千鈞棒,玉宇澄清萬里埃」。

然而,民主的真諦是尊重每個個人的意見,讓不同的意見都可以在社會的公共管治的問題上反映出來,怎可以只有單一的政治正確模式,把其他的意見都視作異端邪說,非要加以壓制不可。

這種心態,說得好聽是嫉惡如仇,在政治上卻很容易變成排斥異己,為獨裁專政提供溫床。

其實,現時香港的分區直選,何嘗不是一種功能組別選舉?

只不過是以選民的住址作為分組的功能罷了。為何住址可以用來作分組功能,而不容考慮用行業作為分組功能呢?

我們應該客觀地去比較這兩類分組方式的優缺點,而不是一聽到功能組別這個名詞,就即時加以否定。

香港現時的功能組別選舉無疑存在着很多缺陷,但功能組別可不只一個模式,為何不可以先聽聽我的模式?看看是否亦有參考價值?

無可否認,現今世上的分組選舉,大部分都是分區選舉,亦即是以選民居住的地址作為組別的劃分。

但大家都在這樣做,並不代表這樣做就正確,否則人類何來進步?所以我不贊成終極方案的說法,人類的發展哪有這麼快就到終極!

現實是以地區作為選舉的分組功能,方便有餘,代表性不足。

以港島區為例,有人住山頂豪宅,有人住柴灣公屋;有人做企業老闆,有人做碼頭工人;選民的利益極不一致,真不知道誰可以代表誰?如何選人去代議?

相反,同一個行業裏的人,利益比較一致,平時即使沒接觸,亦可能有所聽聞。候選人的言行與政綱,選民會較易有所理解,在投票時會較易作出選擇。選中恰當代表的機會多過候選人可以空降的分區直選。

再者,分區選出來的代表會狹隘地只顧局部地區的利益,而不顧社會的整體利益。

他們反對在自己所屬的地區建垃圾焚化爐,設精神病康復中心等。這種情況全世界行分區選舉的地方都有出現,政治學者都已意識問題的存在,亦開始着手研究如何加以改善;其中有一種思路,就是引入以行業為分組功能的選舉方式。

我希望香港的民主派也可以用開放的態度,看待以行業作分組功能的選舉。
(轉載自2014425am730C觀點)

  KC: 唔該用用個腦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